毕业工作选择该考量的因素有哪些?
全文思维导图:
工作核心的是三个要素:行业,公司和职位。下面我也会逐渐谈到。不过我还是按照自己认为的重要程度来排序写下面的内容。行业与公司会在外部视角中分析,职位则会在内部视角中略谈。
外部视角—选工作:
而比如,现在中国很多行业增长就很快。互联网行业和IT行业就诞生了很多奇迹,有些很小的创业型互联网企业虽然现在势力小员工少薪水低,有一定风险,但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或其他资源,潜在发展空间巨大,能学到很多东西,这就是“挑战生活”模式(后文提到)的首选。而另一些如能源,化工,医药,增长势头稳建,也能有较好的发展。新兴的行业更是有无穷的机会,要抓住机遇。金融则自然是所有行业中的金字塔,不过可惜得有那本领才能揽活,而且看你做什么,在金融行业这个金字塔的第几层,其工作时间与回报也不一定成正比。话说回来,正所谓行行出状元,这里主要是确认你去的不是一个夕阳行业,而这个行业你也比较感兴趣,那就还是不错的选择。
而再举个大家熟悉的快消的例子,在快消领域宝洁是第一,但其并非在每个品类的排名都是第一,一般来说洗发水会是比较好的部门,其洗发水系列四个品牌占据了中国洗发水市场前五中的四席。而如果你进了联合利华,那么就尽量选择他们的拳头产品,比如立顿,那么你也是中国快消业中茶业领域第一的品牌下的专家了。而高露洁虽然拼不过宝洁,但如果你立志成为牙膏专家,这里也会是很好的选择。当然这里说的是很泛的,进入公司要有更深入的定位,比如是牙膏领域360全效牙膏系列的营销专家,或者是牙膏领域硅成分高纯提取的研发专家?又比如之前有朋友在实习的GE,IBM,就会有很多部门,比如GE就有金融,医疗,航空,传感设备等等。哪个部门在细分行业排第一呢?做具体哪个行业的什么职位呢?这就有学问了。这就是在一个公司内部的行业选择。所以职业选择并不是选一个公司或一个大行业那么简单的。
关于公司的信息,要学会动用多种渠道去调查,取证,了解。寻找在公司内工作的人脉打听内部情况,如果是自己岗位的就最好了,直接取得一手信息;Google,百度出来各类新闻资讯,查看公司的正负面新闻,看看整个公司的文化是怎样的,是否跟自己价值观有冲突;尤其多找年长于自己的朋友帮助分析,比如在社会上工作了十多年的,以及工作了一段时间的师兄师姐,经常多交流交流,他们的观点和分析会比还在校园里的我们成熟得多
所以很多事情,没有实习之前是想象不到的,实习过了才会更了解公司内部的运作机制,也才会更明确自己的性格倾向和兴趣所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感兴趣的公司职位,那么你每一天都是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根本都不会觉得自己是在很有压力的工作。比如经过实习我就发现自己确实对IT的高新科技的东西非常感兴趣,能够不断有新的挑战和变革产生,也为后来的职业选择做好了铺垫。
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你的老板并不是那么慧眼识人,并不是那么栽培下属,并不是那么愿意放权,那么你的发展速度都会直线下降,即使你在你认为最好的行业最好的公司最好的职位。所以其实有一种工作模式是我们大学生很少想到的,那就是先认识了老板朋友,然后直接去你认识的老板那里去工作。那么明显你会有大得多的发展空间。看过一些员工跳槽的数据报告你就会发现,很多员工跳槽并不是因为工作不好,而就是忍耐不了老板了。所以这话分两方面说:第一跟老板相处的本事是因人而异的,要配合不同老板的行事风格工作,不过这里限于篇幅就不多讲了;另一方面如果你在开始时有机会认识你将来的老板,那么一定多分析多了解进行判断。比如一般任何公司面试到后面几轮的时候,老板会亲自出来见人,这时要抓住机会反面试。
讲回老板思路。如果企业老板决定刚开始薪水很高雇佣我们大学生,那么往往情况是其对自身的培训系统高度自信,同时其企业本身已经高度发展,有很多坑来放我们这些罗卜,或者换个角度说,是确定能够把你这只高潜力铁钉经过系统培训后变成一颗完美的螺丝钉,填充在一个能创造大于7000,8000元价值的地方。而在一般的企业中,并不是说企业本身有什么不好不发很高的起薪给你,而是如果你是老板,恐怕你也没有理由花那么多钱雇一个什么都干不了的大学生。还要我花钱培训,多麻烦啊,还想要多少工资?起薪自然不会高。自己之前一位年长朋友跟自己分析得好:工资从来不是谈出来和要求出来的,而是靠自己的能力来说话的。正确思路正应是“老板思路”:我凭什么应该付你更多钱?自然是因为你能力已经远超出你拿的工资了,每个月为我创造300K的利润自己才拿3K,我都看不下去了。估计我再不给你涨工资,你自己没跟我谈就从我们汇丰跳到渣打了,那我就亏大了。所以赶紧主动给你加上。
所以薪水高好,但起薪高不一定好;薪水低不好,但起薪低不一定不好。关键学会分析清楚,为什么这个公司会给你开出这个价格?比如也有些企业是靠超低底薪+提成来转嫁风险到你身上的,这种工作你风险很大了,收益也不一定好。又比如有些传说的国企,工资单上写得很少,但是每天给你发油发米发电话卡书卡撑死你,单位食堂是6块钱一餐的自助餐,菜式比四海一家的还好。这时再给你高工资,你自己觉得好意思吗?而且话说回来,这种年轻时这么安逸,一眼望穿的生活不见得对每个人都是好事,得看个人需求。总结起来,关键还是要自己分析数字背后的故事,看你喜欢什么。
创业联系:个人觉得作为一个四肢健全的男人,这辈子不创业实在可惜。当然创业是看个人具体理解的。这里面最关键的不是自己开了个小卖铺或者零售店,而是要有企业家精神,要能够负责任地去承担,担当。能够承担的责任越大,也就能扛住更多的压力和风险,应对更多的变数和挑战。到最后也就自然能扛起自己的事业了。所以也有些时候,同样的公司同样的职位,每个人取得的成就却截然不同。关键是从这份工作当中,你是否勇于担当,责任感提升了多少。
谈到理解,又有一种创业叫内部创业,也就是说公司本身提供的工作,恰恰就是一个开疆拓土的过程。比如我所在的TP-Link,我们去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就是一个开创事业的过程。在这里面涉及到资源整合,市场营销,人员招募,渠道管理,库存调控等各方面的知识,本身就是一个创业的过程,非常难得,值得长期干下去。当然我认同社会分工是有不同的,大多数人和绝大多数女生可以不必强求创业联系这一要素来考虑职业选择。
职位的选择是高度个人化的,这个谁都不可能一两句话告诉你你适合做什么职位。所以后面我也会提到一些方法帮助明确职业需求。
销售主要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点对点直接销售,即你直接卖东西给终端消费者,比如IBM,华为这类的IT企业直接参与投标竞标,搞定客户后卖机器;另一种是渠道式的间接销售,即你把渠道架设起来,让下层广阔的渠道商来销售产品。你或者是进行渠道的开拓,或者是渠道的管理监督和维护,主要是促进和提升渠道的销售量。著名的快消公司如宝洁CBD之类干的就是这事。而销售这两种模式的决定取决于产品的类型:即产品是走数量(Go for Volume) 还是走价值(Go for Value) 。比如IBM主要卖的是大型服务器,随便几台就上百万了,所以其主要走Value路线,那么之前的PC业务的过于Volume的路线就不符合其企业发展目标,所以才会被卖掉。
这里可以以我个人为例来说明职位的选择。比如我一直都在做外联公关工作,总觉得跟人接触的工作是最有意思的,性格里也是很喜欢结交性格各异的朋友。销售就是一个要不断跟客户接触,阐明价值,说服影响产生合作的过程。而客户的需求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性格也不一样,这种影响的过程就会充满挑战,很有意思。同时销售在我个人看来是商业世界的最好起点,也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比如一些同学有技术特长,那么做研发就非常好。先当今环境中,最好的技术是要能够商业化的,而只有企业才能给你一个平台去孵化最好的技术,并且马上运用于社会生产当中创造价值,产生极大的成就感。如果进一般科研机构,不排除你研究的东西到死那天都没有人知道的可能,很凄惨。另一些同学比如有商业思维,喜欢研究大众心理和需求引导等,又喜欢在固定的地方工作,辛苦一点也无所谓,那么市场营销MKT就会是比较好的选择。这些都是因人而异极其具化的选择,因此这里只能举几个例子,具体还要自己研究。
职位的其他分析:
又例如,你的职位的前景如何?比如之前自己宣讲会听到的一家外企,刚刚在中国发展起来,销售渠道正在快速构建过程当中,那么此时你进入做销售,其成长空间自然非常广阔,还有大量的城市需要你去布点铺网,很有成就感,你也很可能在短暂的将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管理更大的区域。而另一些替代性很强的工作,工作同质化也严重,那么你要想脱颖而出继续上升,一方面面临更强的竞争,另一方面上升空间有限,那就可能需要再多考虑考虑。当然这因人而异,这样的工作是很符合“舒适生活模式”的。
其实我们有时最难考量的是自己。这时候就需要借助外部的客观工具进行有效的评测。《现在,发现你的优势》是我一直跟向我请教职业发展问题的朋友推荐的书,可以通过一套有上百万人运用过的经验系统总结出你34个特征主题中最有优势的主题,准确性相对较高。这里一个重要的思路,就是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而非总是在弥补自己的劣势。俗话说:周身是刀,把把不利。不要带那么多刀,带一支枪,不断熟悉用好这支枪搞定一切就可以了。欢迎测评过的朋友发送测评报告给我互相交流。
《MBTI 16型人格》也是很好的工具,但是建议多做几种类型的测试。比如我做完就会发现其实有三个性格的偏向:ENFP,ENTP和ENFJ,那就要三种都综合起来看了。工具都是参考作用,但是更多的参考能更便捷地帮助自己了解自己。我的一个培训师朋友,也是专门为500强员工做培训和为同学们做求职指导,16型人格分析的。
很多同学找工作时喜欢直接依赖自己的专业。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最科学的思考方式,是首先应该学会明白专业背后还学会了什么东西,真正变成自己能力了的是哪些。找工作靠的是能力而不是专业。比如我是学英文专业的,但是经过专业口译培训,有口译证书和大量口译实战经验是更好地证明我英文能力的方式。其次,要思考除了专业带来的,自己还有什么能力?比如善于出面组织协调资源还是善于在幕后给出逻辑性的操作实施方案?是善于人际沟通还是善于严谨务实的数字文字工作?这些要思考出来,然后就是根据自己的这些能力,去思考我可以做怎么样的工作。最后想办法能够给出实例量化阐述,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