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海归之痛:竞争、偏见、迥异的价值观...找工作的他尝遍了酸甜苦辣

  • June 2, 2017
  • |


   关注MentorX学在蔓藤,赢在职场!

本期阅读重点

1、一位海归找工作的心酸故事


2、讲座一天倒计时:毕业季来临,如何在三个月内找到工作?


2010年赴美求学时,他觉得自己是顶着光环的一群人。其实不然。直到置身海归这个群体中,他才真切地体会到来自这群人生命中的酸甜苦辣。


 

“起初我觉得出国留学会是一种优势,但现在…优势似乎并不那么明显。”


罗威廉(William)2010年进入佛蒙特大学时,那里的中国学生少之又少——约10,500名学生中,只是35人来自中国。


提早来到学校上衔接课程的William和他的中国同学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他们会见了市长、州长以及佛蒙特州的代表人物——Ben & Jerry’s冰淇淋的创始人之一Jerry。当时William认识的人里,没几个曾在国外留过学的。他感到自己成了某个特殊群体中的一员。“有一种赶上黄金时期的感觉。”


转眼到了2014年。William从美国佛蒙特大学毕业,并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获得金融硕士学位后,回国来到上海。


无论他去到哪里,好像都能碰见“海归”。他曾经指望外国文凭能在求职时给他带来点的优势。“起初我觉得出国留学会是一种优势,但现在…”优势并不那么明显。

数百名学生现身北京一场招聘会。这场招聘会由美国大学为应届毕业生组织,大约50家中美公司派出了面试官。


事实上,根据中国教育部的统计数据,约四分之三的中国留学生毕业后选择了回国。


如果回国,他们有可能会到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办理学历认证。该中心的副主任车伟民,于1991年开始从事外国学历认证服务,那时他刚从英国学成归来不久。到今天,学历认证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中心访客络绎不绝。如果车伟民要接待客人,他会情愿爬楼梯走到位于6楼的办公室,而不是和来访学生在不堪重负的电梯里人挤人。


尽管入口有标识提醒来访者取号等候,许多办理窗口前,仍会被人群包围。学历认证并不是强制性的,但许多雇主需要它们来确保候选人简历上那些不太耳熟能详的学校是“可靠的”,而近年来的海归则希望通过学历认证来表明自己的诚信。二十多年前,陆陆续续赴海外求学的中国学生主要进入顶尖的研究型大学。而如今,据车伟民估计,中心一年内经手的学历认证,大约就有10万份。

北京,几百名回国找工作的留学生正在参加母校为组织的招聘会。


然而,激烈的就业竞争还不仅仅在于留学生数量的飙升。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指出,归国人员倾向于聚集在以北上广为首的一些一线城市。而且他们扎堆就读的领域也相对狭窄——四分之一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大学里学习的是商科或管理专业,20%学习的是工程类专业。


从个人角度来看,这样的选择是非常合理的。毕竟,为了独生子女的教育,留学生家庭付出了几十万上百万的花费,送他们进最好的学校,送他们出国留学。他们希望能兑现这些教育投资。中国东部的国际化大都市拥有最丰富的就业机会。在经济蓬勃发展的进程中,还有什么比投身商业领域拥有更广阔的前景?可惜随之而来的结果是,每一年,有40万名毕业生争夺着同样的就业机会。


【蔓藤讲堂】讲座一天倒计时

不希望带着没有工作的遗憾回国?

在美国找工作需要做哪些准备?


毕业季急救!如何快速找到工作?

如何利用好自己的暑假和OPT实习?


本周蔓藤讲堂为大家支招!

详细内容请戳下文?


 

“我以为在国外待了四到六年以后,他们的英语会说得像本地人一样好。”结果不然。


还有一些传言说,现在的留学生质量已大不如前。事实上,这些说法也并非没有根据——在国内外都找不到工作而沦为“海待”的留学生,已成为中国媒体热衷报道的对象。一些毕业生说,他们不得不和那些认为他们出国留学只不过是享受了一个悠长假期的偏见作斗争。


“我以为他们的英语会更好,”一位北京人力资源总监说。“我以为在国外待了四到六年以后,他们的英语会说得像本地人一样好。”结果不然。她推测,也许这是因为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太多了,很容易就会陷入说普通话的小圈子里。


William当初选择佛蒙特大学,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为了避免这种“诱惑”。虽然他已经学了十年英语,但他觉得,如果没有把自己彻底置身于英语环境中,他就没有真正说过英语。


而且他希望能了解美国。他和一名来自纽约皇后区的学生同住;虽然他学习的是工商管理,他敦促自己学习更多专业以外的课程。他是美国政治课上唯一的中国学生,期末论文的话题是发生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和T-Mobile并购失败案中的“游说”;在一堂课上听一个教授谈论佛蒙特同性婚姻法对他个人生活的影响后,他发现自己对同性恋权利产生了不一样的想法。


William用一口虽有口音但很流畅的英语谈论着自己的经历,隐喻和俚语都信手拈来。


所以在他填写一份银行工作的申请表时,他从起初的困惑陷入了沮丧。因为那份职位表述上写着,招聘“英语母语人士”。申请表上还问,他是否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等级考试,如果是,他的成绩是多少。William希望能找到第三个选项,注明他曾在一个英语国家留学,却没有找到。


他曾经为了进入美国大学,向学校证明自己的英语水平,四年过后,他很骄傲自己所取得的成绩。英语是他最宝贵的资本之一,可仅仅因为没有全国英语水平测试证书,他觉得自己的申请,将与其他成千上万的申请一样,石沉大海。

由六所美国大学为他们的中国毕业生组织的北京招聘会上,学生们正在等待面试。


类似这样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就可以给留学生求职引来一大堆麻烦。例如,中国的文字处理程序和文档大小与国外不同,以Word为格式的简历有可能无法被自动化的简历收集系统正确识别。例如,中国大四学生的招聘旺季是开学后的秋季,那时留学生已回到国外的校园,无法参加公司的面试;再比如,在国外受过教育的留学生常常期望能拿到和在美国一样高的薪资,尤其是考虑到家庭在出国留学上的巨大付出时。


还有更根本的差异。


西方雇主希望应聘者谈谈个人的成就和所取得的荣誉来推销自己。而在中国,即便是跨国公司,许多招聘人员也都来自本土,他们所关注的重点是团队合作,推销自己的言论会被视为自负的表现。美国大学的职业服务办公室,旨在帮助毕业生申请美国的工作,而不是中国,因此可能会给出一些不恰当的指导。一名带了很多中国学生的西北大学顾问说,第一次访问中国后,他就意识到自己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为中国学生提供的指导和开展的研讨会。


尽管中国已经非常现代化,其经济发展仍旧大量建立在人情关系之上。 出国会打断这些关系网络,留在国内则有极大的优势。海外人才招聘平台Lockin China(络可英)说,约有一半的国内学生在毕业前就找到了工作,而那些回国的留学生一般需要6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找到一份工作。


回到家中的William,试图在求职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态。但这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当手机里不停传来朋友消息的时候:“我找到工作了!你怎么样?”是啊,我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工作?William自己也想知道。


六个月后,他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他听一个在国企工作的朋友说公司正在招聘。这是一家从事海外投资的公司,主要集中在能源领域。它的招聘要求是:金融硕士学位。英语流利。有海外学习或经验者优先——完全符合!


绕过第一层申请,他的朋友直接将William的简历发给了HR。



 

对于许多回国学生而言,重新适应中国职场所带来的文化冲击,丝毫不逊于早年他们去美国所经历的那些。


这是一个周日的夜晚,William还在办公室里工作。


他的其中一部分工作是跟踪可能与公司投资相关的美国新闻。这个周末,美国总统选举刚刚结束,有一大堆新闻需要关注。他试图解析特朗普有关能源政策的言论,这可以促进公司在美国的洁净煤和页岩天然气项目的发展。另一方面,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征收高关税,这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还有周末,特朗普接听了来自台湾领导人蔡英文的电话,这打破了中美两国几十年的外交协议。


“我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William面无表情地说,“让美国重新强大?”


这个国家的未来充满了未知数。同样未知的还有中国及其未来。


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放缓的迹象。毫无疑问,它正在发生变化。


二十多年前,像William这样的海归人员可能会选择去一家想要在中国大展宏图的外企工作。然而去年,中国的海外投资已经超过了外国在华投资。像腾讯和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亚马逊的竞争者,目前已经把招聘会开到了美国大学校园。


同样的,曾几何时,公务员职业在中国是备受追捧的金饭碗。如今,应届毕业生开始大举向投资银行、咨询公司、甚至初创企业进军。在上海最繁华街道上的创业孵化办公室,一名年轻的工程师正在开发一个母婴健康类App,他说他留在美国的同学大多在大型企业或知名科技公司工作。“那些想要自己创业的,都回国了。”


正如预期的那样,在这个资本与中央调控艰难共存的国家里,政府开始大力鼓励创业,投入2.2万亿人民币,近3400亿美元,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中国问题专家说,招聘“海归人才”是为刺激创新驱动型经济所做努力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不过,对于许多回国学生而言,重新适应中国职场所带来的文化冲击,丝毫不逊于早年他们去美国所经历的那些。北京一家机器人技术公司的设计总监,不久前刚从美国加州回到国内,他说团队成员在头脑风暴中保持缄默让他很愤怒。“我告诉他们,如果坦率地各抒己见,我们能得出一个更好的方案。但他们全都盯着我一言不发。这就是“中国式会议”,希望一切和谐顺利地进行。”



另一名美国大学毕业生,回国后进入了跨国企业工作,他的同事大多是中国人。看到部门初级员工的日常工作被同事丢给他的复印、买晚饭等杂活占据,他震惊了。


批判性的讨论、对权威的挑战、公开辩论,所有美国课堂灌输给他们的价值观与讲究等级、讲究服从上级的中国职场格格不入。


但中国职业介绍所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说,虽然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员工在职业生涯的开端会经历一些坎坷,但有迹象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表现会比来自国内大学的学生更优异。例如,那位在跨国公司工作的留学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被提升了两次。随着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回国并进入高级岗位,中国职场的氛围和惯例会有所改变吗?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William说他也不得不做出调整,学习不那么“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但他喜欢自己的工作,它和自己的教育背景也很对口。他没什么可抱怨的。如果真要说,那只有一个——就是这份工作的地点在北京。而他的家人——他的父母和新婚妻子都在上海。


William在四年前的暑假遇见Claire。回到美国后,他们曾经因为距离问题挣扎过,但最终通过每周末的视频电话坚持了下来。“我答应她毕业后会回上海,所以她一直在等我。”


在某种程度上,Claire的等待还没有结束,虽然两小时的飞行距离相比7000英里已经近了一大步。Claire学的是法律,在上海有一份很好的工作。William每个月会来上海一两次。再过几年,也许他就可以调来上海。


今年秋天,这对夫妻将要去美国度蜜月,他们会以旧金山为起点,沿着加州海岸1号公路自驾到洛杉矶。这是Claire第一次去美国,她喜欢在奥特莱斯购物。


William打从毕业后还没有回过美国。他想过如果自己留在美国,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哪怕只是待上几年。他和Claire谈过如果他有机会调到美国工作,他们要不要搬到这里来,虽然她有些犹豫。她在这儿做什么好呢?开一家中国餐馆吗?他开玩笑地说。


但也许这个可能性还会一直存在。”她想了想,有些同意了,”他说,“如果我有机会调过去的话。”


来源:Karin Fischer WE留学生

排版:十七


All comments(0)

No comments yet

美国咨询
中国咨询
扫码回复【白皮书】
免费领取2018年中国留学生在美就业白皮书
扫码领取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