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为了工作和赚钱去美国读商科
一提起商科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一打打的钞票,光鲜亮丽的华尔街投行,也正是这些使得不少小伙伴们看着金融赚钱,一窝蜂的想要读这个行业,却忘记了,真正的工作体验,无论是挫折,成功,无论是打击还是喜悦,都只有在四年后才能体会到。无论是读书还是实习,都不会给予真正的对于行业的了解。而等到四年毕业,却发现自己面对的是自己厌恶的东西,想要退后,也来不及。
昨天和朋友聊天,说到止不住的涌向美国的浪潮。前些年,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大家都遮遮掩掩。问起来,都说,我是读经济的,还算的上害羞。到了最近,绿色的眼睛已经变得赤裸裸,直接说,我要读商,我就要读商。 一瞬间,商业人才风起云涌,中国上下涌起了一股扑向美国学商的浪潮。而且这股浪潮愈演愈烈,不但要学商,而且要速成。于是乎,甚至于大三大四级别的课程,许多从未接触过商业的大一新生就纷纷挤入课堂。甚至于看到同学的父母是某某大投行的老板,各种手段使尽,只恨不能色诱。甚至英语还说的不甚流畅,也要抓着教授颠三倒四地扯上半个小时小白话题。
有时候老是感叹自己老黄历了,也不过读了两年书,后生晚辈们就生龙活虎地跃上台面。当年懵懂无知,有问题下了课慢慢和教授讨论,有想法也要斟酌半天才敢大声说出。自然是不如现在的学生们,上了课就大喊,我要赚钱。 当然赚钱的愿望是好的,一来报效祖国,二来报效父母。然而若是方向有错,鲁莽前行,最后恐怕只能落得个报销了学费的后果。
从本质上来说,美国社会稳定,本身机会就不多。美国的大企业下层需要的是人肉机器,而不是天才。而且一定要是高质量而且又可以榨出油水的人肉,美国公司才肯花上金钱和容忍一堆麻烦选择进口肉而不是本地肉。恰恰相反,正是在国内,各种各样的商业机会层出不穷,记得累计人脉和信息,加上足够的眼光和毅力,数千万的年收入,就我的观感,实在是算不得什么。
而在美国,商科学出来的结果,大多不过是在大公司,按部就班,慢慢上爬,一直爬到中层,然后就呆在那那种级别一直到退休。前两年,幸好,经济,商业方向的就业前景不错,一来是美国的经济风起云涌,二来是总体在美国的中国人不多,在一二流学校的中国人也就毕业了那么数百人。刨去了继续读书的或者工作以后回去读书的,自然美国、伦敦以及香港市场有足够的空间吸纳这些人才。
目前美国市场已经出现了MBA申请人数暴增,也就是说,大量的本土人都找不到工作,请问那些商科的毕业生预备如何办? 说到商科,有时候不免想到我的国内朋友们,无论是选填专业还是规划出路,总是打电话给我,哪个专业好赚钱?或者是,我学人力资源是不是比较容易进外企?有时候很无奈于国人的一贯想法,不顾自己的爱好,只是慢随着市场选择。殊不知你的选择其实也在改变市场的供求比例,本身或者外企是一个美好的地方,然而几年之间供应并不会大变化,一旦需求暴增,外企当场就变成尸骨累累的坟场。
这一点,对于美国的留学生们也是一个道理。 如果不学着扩展自己的眼界,了解这个世界有无数可以选择的空间和出路,而只是人云亦云,从着前人的道路,恐怕就和股市中“击鼓传花”一样帮别人抬了骄子,结果等传到自己发现市场早就不是预期的样子,反倒是成了“市场自动调节平衡”的牺牲品。 现在申请美国的同学,已经不像09年以前,一定要有大量的奖学金才有可能有书读。反倒是掏出五万美金,轻轻松松就付了学费。其实有这个资本不是坏事。有资本,有能力,就去弄一张绿卡来。在美国,特别是经济需要刺激的时刻,对于富人的移民政策未来只会越来越松。即使没有改变,目前已经松得可以,无论通过怎么样的途径,大学进去,毕业以前,肯定拿得到绿卡。 如果有这样一个前提,大可不必从商,免得又把学费搭进去还未必有收获。参考参考美国人的出路恐怕收益要多得多。
很多美国人,四流五流,我这辈子都没听说过的学校出来,然后自己去创业,有的教授声乐,有的帮别人修鞋,有的在某年某月突然醒悟,好好读书,居然几年以后成了教授。有的在读书的时候,就常常去白宫或者地方的政府实习帮忙,过了几年,成不了政客,居然也进了很多智囊机构享受崇高的地位。甚至于真正的金融大亨,不少却是做理论物理研究,设计芯片,甚至于盖房子盖累了,一转身变成了巨擘。
有时候,生活可以面对很多不同的选择,并不只是有经济,金融,或者商业是唯一的出路,相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职业根本不可能成为一个出路。举我比较熟悉的金融而言,金融里面不同的分支,有的要求超人的反应能力,超常的记忆和图像化能力,或者敏锐的判断力,至少至少极强的原创精神和超人的眼光是在金融行业有所成就必须的基础。而很多明明应该去画画,写诗,甚至于跳舞唱歌的人,看着金融赚钱,一窝蜂的想要读这个行业。却忘记了,真正的工作体验,无论是挫折,成功,无论是打击还是喜悦,都只有在四年后才能体会到。无论是读书还是实习,都不会给予真正的对于行业的了解。而等到四年毕业,却发现自己面对的是自己厌恶的东西,想要退后,也来不及。
这就是为什么,我想和所有人说,在美国,读书并不是填报志愿,它没有分数线,更加重要的是,选择专业并不是靠就业市场。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大学生过剩,而在美国却拥有更多更多不同的选择。美国服务业发达,美国的职业细化程度高,明明是最为适合追求自己喜爱的事业的地方,结果在美国,却用中国的思维做事。 至于那些需要依靠大量奖学金出国的同学,情况大致也是相同,除了需要考虑一些意外情况。如果你们的考分很差,如果你们也没有什么社会活动,甚至于根本就没有社会活动能力。我并不推荐这些同学申请美国。美国从来都不是一个梦幻的国度,美国有很多丑恶的斗争,美国的工作,对于没有绿卡的外国人,非常难以寻找,甚至于美国的生活,对于大多数最终踏上美国国土的人,都难免有一点落差。我不认为凭着一点点的对美国并不确切的描述就能够构成一种向往,进而变成孤注一掷的梦想。高考是大多数人的出路,事实上无数人也是在这条出路以后寻得了未来。 如果真的依靠出人的才智,成功地去了美国。也可以分开考虑,如果只是被某些小学校用花钱买大熊猫让白人同学看看的心理“买去”,建议好之为之,买机票以前想一想,一些直白的话不想多说。如果的确是作为一种认可(Need-Based的那些学校能够录取本身就是一种认可),我想说的是,在目前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还能够获得大量的奖学金以及好学校的录取,更加没有必要担心未来的出路。
在美国,在中国,从来都不曾缺乏给聪明人的空间。我认识很多人,只是随随便便一点社会交际,一边读着自己喜爱的东西(各种在中国人眼里是变态的专业),一边就能够寻找到各种各样多彩有趣的工作,有的在报社,有的在酒店,有的在基金,许许多多的例子。而正是因为这些才智,就更加不应该浪费在功利的未来上,只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在需要金钱的时刻,总是可以寻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么就更加应该把自己的未来放在自己热爱的世界上。 最后,总而言之。我想说的是,申请美国,并不是看着分数线选专业的生活。如果只是按照这中国人的思路延续自己在美国人的生活,我想,并没有必要去美国,在国内,一样可以靠高分,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赚好多钱,而且娶个好老婆(嫁个好老公)。我想,奔赴一个自由的国度,难道不就是为了追求自己热爱的东西,追求自己的梦想么?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