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科之殇:高等教育并不适合每一个人

  • June 6, 2016
  • |
  • Tags: 专业

对于商科教育尤其是商学本科问题的声讨,近些年来充斥着美国乃至世界各个媒体。

郎咸平说:“我当了一辈子商学院教授,我跟我家人讲谁都不准去国外读MBA 或者EMBA,绝对浪费时间。”

商科热已经持续了十几年,已经滋生了很多商科毕业或在读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生怕自己的身价受影响,但是,事实和数据却非常顽固,一直在证明商科是在误人子弟。

1学术的漂失

既然是批判就得有理有据,于是我找到了这本书Academically Adrift:LimitedLearning on College Campus,中文翻译过来《学术的漂失——大学校园中有限的学习》,作者是两位美国社会学家。

这本书通过大量的数据、调查报告以及严密的逻辑,来证明现在的美国高等教育教质量每况愈下,每年给许多不学无术的毕业生发文凭,更是用了大量的篇幅讨论商科教育的问题。



比如,这本书里引用的统计数据显示,和其他专业相比,商科学生总体课外学习时间最少,和教授的课外接触次数也是最少。

在对美国24所高校做的学习评估,这个学习评估主要是对学生阅读写作和逻辑推理能力的测试,结果显示,大学头两年人文、科学、工程等专业的学生进步显著,商科学生的进步最小。

而美国大学的商科毕业生,无论是起薪还是15年后的事业中程年薪都相当低。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还曾在商业节目Money Watch中列举出不读商科的八大理由。甚至有新闻直接写到:美国大学商科学生是所有专业中最傻的学生。

听到这,估计很多商学院的同学开始砸屏幕了。

其实,对于商科教育尤其是商学本科问题的声讨,近些年来充斥着美国乃至世界各个媒体。

2商学院——荒疏的专业

《纽约时报》有过一篇长篇报道,标题是The Default Major: Skating Through Business School ,中文的翻译是《荒疏的专业——滑过商学院》。报道就讲,北佛罗里达大学的一位经济学教授在给商科学生上课时,发现他们很多人根本不读书(这里讲的可都是美国学生),考试也很难通过,最后不得不降低难度。


薛涌老师,就是我们之前推荐的这本《跟着薛涌留学去》的这本书的作者,他在位于波士顿的萨福克大学执教。

有一年他开了门《帝国与全球化》的课程,第一天来上课发现课堂有80%是商科学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商科学生来上这门世界史课呢,原来学校是为了让这些商科生多修点文理方面的课程,打牢基础、开拓眼界。但是这些学生的表现让薛老师很失望。

有一次一个歪戴着帽子的学生,四仰八叉地坐在第一排,直接对薛老师说:我只对赚钱感兴趣,你这课怎么让我赚钱。还有的学生直接问期末成绩能否拿A,更有人到期中考试还没动过教科书。

薛老师曾一怒之下给全班1/3学生不及格,然后这些学生仗着人多势众到处去告状,虽然也没告出什么结果,但这薛老师最后不得不改变教学方式。这个薛老师执教的萨福克大学可算是美国中等偏上的大学。

说实话,看完这些材料,再想想周围曾经读商学院的学生,然后我又采访了下周围一帮学商的同学,好像是那么回事儿,在这里不是想针对哪个人或是学校,而是想把商学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呈现出来。

我们不妨来解剖下商学院,这么一个神奇的存在。

3小组做项目培养了多少混混


我有一次问一个在美国商学院读书的同学,你这个专业读下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她说小组讨论这个形式好,团队协作,大家思维活跃,说有一门课是四五个人在一起玩游戏,锻炼了大家的默契配合;


还有课堂陈述就是presentation,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展现了不同的风采。


说到这个小组讨论和presentation,恐怕是很多人区别中西方教育的第一印象。

美国是强调个人主义的社会,但在教育上,美国特别强调团队配合,尤其是体育。但有时候这种团队小组做项目,经常能培养出许多混混。

我有个学传媒的朋友和我说,说有一次小组协作拍片,按道理是分工合作,你做摄影,我写剧本,他做导演,结果是从写稿到拍摄到剪辑全是我这朋友一个人完成,因为其他几个人什么都不会,最后打分则是小组集体打分。

商学院则把这种弊端发展到了极致,你在校园里会经常看到商学院的学生西装革履在教室里小组讨论,集体研究,案例分析,再配合炫酷的PPT,形式上风光无限。其实,学生个人能力并没有得到任何提升。

你想想,一群20岁上下的学生,被要求分析一个企业的成败,然后集体写出一份报告,提出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再用PPT进行一个课堂陈述,往往只有极少数学生细读和分析资料,大多数人小组讨论只是到场即可,甚至不到。


至于PPT演示,学生的目的和逻辑是把问题表现的简单明了,让大脑最简单的人也能理解,除了学霸,大多数学生是不读书,不去碰繁琐的数据分析,不进行复杂的思辨的,就会做傻瓜相机般的PPT,最后连对付标准化考试的能力都不具备,商科班成了幼儿园。

我们微信群里有个商学院的同学和我说,他周围大部分同学来读商科,只想着运用各种方法通过考试,除了会计、数据统计等专业可能还相对难一些,那些市场营销,商业管理,物流管理这种专业老师基本都让过,毕业非常容易。学生对专业本身一点兴趣都没有。

现在层次越低的大学,商科的比重越重,特别是那些靠学费吃饭的大学。每年GRE、GMAT这些标准化考试成绩中,商科类专业的学生分数不仅垫底,而且跟其他专业差距非常大。

4商学院的演变

现在肯定有人要反驳,马上就提到沃顿商学院,这可算得上美国的一流商学院,类似的还有哈佛商学院,斯坦福商学院,但是这些牛逼的商学院很少提供商科的本科课程,但即使是美国最精英的高中毕业生也只有极少数肯读商学院。

其实我们检讨一下沃顿创立的历史及其目标,我们就发现现在美国大学的商学本科教育,大部分都背离了沃顿的理想。沃顿的建立恰恰不是鼓励年轻人早早经商,而是为那些立志经商的年轻人提供人文和科学方面的教育。


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很快进入经济高增长期,就是所谓的“镀金时代”,世界很多著名大企业家什么卡内基,洛克菲勒,摩根,福特,都是这个时代诞生的,

企业规模急剧扩大,传统的雇主亲自经营的家庭模式无法应付,必须雇佣一个经理阶层;企业的经营也越来越复杂,过去那种学徒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需求,所以当时的私营商业学校崛起,就是用所谓科学的方法来训练专业商人。

商业学校的存在,还有个更重要的深层次因素,就是企业家赚了钱后,还想要有地位,争取被社会所尊重,成为社会领袖,就必须要学习文化和科学,就像英国商人有钱之后要把自己打造成绅士的道理一样,你得把自己包装成社会财富的监护人,而不是守财奴。

你要让人知道你不是在单纯地做生意,而是把经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你说赚钱别人会看不起你,你要说我是按科学办事大家才会服气。

因为科学在当时被公众视为是没有利益偏好,促进人类发展的事业。你看我国古有四民:士农工商,商人排最后,最被人瞧不起,直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企业家还要去念个MBA,当个政协委员,都想被社会真正认可,或是连接更多资源,企业家做慈善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早期商业职业学校就开始升级换代,模仿医学院和法学院的模式,把之前商业技术学校里的商业训练、赚钱的技能,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当时沃顿商学院最大的创新也就是:

把商业教育镶嵌在大学文理课程尤其是社会科学的框架之中。沃顿商学院现在本科生的一半课程都是传统的文理课程,而不是仅仅教你点赚钱的手艺。

沃顿的建立,主要是针对极少数精英阶层提供服务的,它实际上是把商学院逼格抬高了,使之符合大学的学术标准,不再是教赚钱手艺的培训。

5高等教育并不适合每一个人

那为什么现在的商学院,很多成了低端的职业培训学校呢?

其实一点也不奇怪,最早的商学院就是职业学校,去上课的都是那些小商人,他们大多是地道的体力劳动者,犯不上在书本上动脑子,他们来学学算账、学学市场营销就为了怎么更好的摆摊卖货,这帮人就和现在课堂里懒惰散漫的只会做简单PPT的学生其实是不同时代的一类人。

不是歧视这类人,而是他们就不适合接受高等教育。现在只不过是把这些商业技术学校放进了大学,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商学院而已。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本身在不断实用化、平民化。商科教育则是这种实用专业的重要一支,其劣质化倾向体现的也最为严重,他成了那些大量对教育没太大兴趣、把高等教育当成职业培训的学生、家长上大学拿学位的直通车。


最后,如果你正要申请商学院,再次奉劝你,三思而后行!


All comments(0)

No comments yet

美国咨询
中国咨询
扫码回复【白皮书】
免费领取2018年中国留学生在美就业白皮书
扫码领取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