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样是说话,他的话总是那么好听呢?
这是谁?? Peter Wang 蔓藤教育职业规划师 纽约州立宾汉姆顿分校MPA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他尝试过中国国企,美国学校和创业公司的工作,还有一票实习经历。热爱教育的他,是学生口中苦口婆心的“冬哥”。给予学生帮助,一直是他的初衷。 今天小编对Peter做了个采访 他会用亲身经历告诉你 如何扬长避短 获得自己心仪的工作 Q:当初为什么来美国? Peter说 我其实从高中就一直在准备来美国,我那时对历史专业特别感兴趣,当时申请了几所美国大学的历史系,拿到明尼苏达双子星的offer,但是因为家里反对,无疾而终。所以我本科留在国内读了商科。本科结束后,我去加拿大读了一年Pre-Graduate。当时跟女朋友异地恋,觉得美国可能对双方来说是最好的归宿。于是我跟我女朋友一起申请了美国的研究生。我申请的是非营利组织管理,因为当时一直在做中英商务精英峰会,一直很热爱帮助学生,对于非盈利的可持续发展很感兴趣。最后很开心的,跟女朋友拿到了同学校同专业的Offer。 对于出国,还有一个原因,大学毕业后我和女朋友都在国企工作过一段时间,这里不是很好吐槽前东家,所以就“哔”掉名字好了。感觉国企的晋升空间和发展不是很大,而且和内心真正的passion还是有差距,就决定了出国, 实现当初来美读书的一个小理想。 Peter在华奥星空工作时写的报道 我去了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读研,它的公共管理学院在美国排名前五十,系主任是纽约州高参。 Q: 在美国的第一份工作和心得? Peter说 在美国第一个大挑战是毕业要求有300小时的全职工作,但是当地实习并不是很好找,整个community是对于中国学生不是很了解,全系只有4个中国人,同时作为传统社区,也很难真的进入一些企业。 即便如此还是在研二几乎全职在学校工作了一年。其实这一份工作,我得到的相对来说并没有那么困难。诀窍其实就是上期Abel老师讲的Networking。这个部门的Director是我的学姐,我跟她联系后她帮我引荐了进去。我在学校的Study Abroad Center工作了一年, 我主要负责东亚学校推广,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和首尔大学,同时也为整个办公室做Marketing方面的工作,以email推广和地推为主。 Study Abroad Office 活动 我其实当时通过Networking的关系,获得了两个Offer,一个在Admission Office负责中国招生,另一个在Study Abroad Office。我一直觉得把中国学生带到美国,已经有很多人在做这个事情。所以我选择了把美国学生送回我的祖国。原因也很简单,当时有个美国同学问我:中国有高楼吗?我当时就疯了,我说,北京跟纽约一样。这一年里,我给超过50个美国学生咨询了亚洲的Study Abroad Program,当然也推广了其他的program。 Q: 为什么毕业后选择换工作呢? Peter说 我得挣钱养家呀。我毕业前就跟我夫人领证了。那个时候其实也考虑过留在学校,但是办公室整个团队的人都换掉了,觉得不是很适合继续发展了。于是我就疯狂的投工作,投了500多份简历,也写了超多Cover Letter。 Peter和女朋友毕业前领证 我用了很多渠道投简历,比如说Indeed,Monster。还有一个留学生可能不太知道的网站是Highered.com,网站上有很多学校的岗位,各个学校每天都有100-200个岗位开放,而且很多都要求bilingual,因为学校的招生部门很多需要去别的国家办宣讲会啊什么的,这时候中文真是咱们的优势了。 US.gov.com这个网站可以申请政府类工作。留学生们往往都有个错误的概念,认为只有美国人才能申请,其实并不是。像加州和纽约市的政府部门,其实需要大量会中文的学生,而且都是Sponsor H1B的;还有就是政府下设的语言学校找中文老师,都是可以申请的。 这里说一个很重要的TIP: 我投的500份简历,不是海投。我准备了6,7份不同的简历针对不同的岗位。最终我拿到了30多个面试,5个终面,偏教育类的比较多,还是个人的一个兴趣吧。 Q: 为什么选择教育行业? Peter说 我其实可以做商科方向的工作,不过我可能是个佛系商科学生吧,对赚钱什么的不是那么有激情。 我特别喜欢给别人讲课,我本科在国内的时候和“发小儿”创立了一个比较大的学生社团,核心活动是商务谈判,整个活动是跨中英两国的,目前累计有1000多人参与过活动了。我喜欢被叫做“老师”,喜欢跟学生相处。 后来,在机缘巧合下,我遇到了蔓藤。 Q: 看起来你在美求职还比较顺利,你对学生们有什么建议吗? Peter说 01 简历是你的门面,简历不好先不要提交申请。假设你大四,简历上没有什么内容,那用平时的时间先多累积工作经验,同时起步就要放低门槛,愿意接受小的公司作为起步的岗位。 02 每个简历都要有侧重点,不能只用一份简历走天下。一开始我投了100份同样的简历,完全没有回声。后来可以发现一个诀窍,你在选择一个行业的时候,job description其实是有相似处的,我就根据我喜欢的5,6各行业,根据job description改关键词,经历可以是相同的,但是得有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的侧重点。 03 真正能帮到你的人,其实是你的老师,你的同学,你的学长学姐们。这些在学校的关系是很多留学生容易遗忘掉的。包括一些美国教授,去跟他们networking也很重要。如果想进入美国公司的话,这很重要,至少你以后不怕跟美国人交流。 04 早一点去进行有职业规划,而且积累的经验要与职业路径相关。 Q:在蔓藤的角色是? Peter说 我是市场部的专员,主要负责与学生社团合作的活动。我的核心活动是模拟商务谈判,希望把这个复制到全美,目前在UCI是最深入的。其他的还有对学生的创业辅导,职业规划,当然我也会出现在各种模拟面试的环节中,这三个月还是在美西南刷了很多次胖脸的。 商务谈判对学生求职来讲,其实帮助挺大的。现在的学生老是被吐槽说不会团队沟通,其实就是我们的说话方式有问题,有些人会比较aggressive。 商务谈判的核心内容是让步和妥协。说服别人利用自己的筹码,就像玩农药一样,你玩什么位置,凭什么别人玩C而不是你玩C;跟女朋友出去玩,你想吃这家,她想吃那家,到底如何取舍,都需要会沟通。 很多人在生活上都很难沟通明白,更别提在工作中的沟通了。 Q: 进入蔓藤以后接触最多的是什么专业的学生? Peter说 我接触最多的是Econ专业的学生,很多想走Marketing路线,也有很多人不明白自己要做什么。 Econ是个专业,但不是个行业,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一直读到博士一直做学术,那Econ也是个不错的行业。 本科前两年的Econ内容是很有用的,曼昆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对商科非常有帮助,包括可以帮助你在生活中理解很多商业行为。但是学个两年就差不多了,建议大二的时候转商科或者minor一些其他学科,例如市场,数学,管理。 两年的内容没必要花四年来学,除非你想读个8年成为专家,专门做宏观市场分析,当然身边有人选择走这条路,问题就是你能不能专心下来做学术。 Q: 在蔓藤以面试者的身份面试过学生吗?面试官究竟看重什么? Peter说 有的,因为我对于面试环节理论和实践都有些经验,刚入职两周就去USC给同学面试。那次的形式是群面,无领导小组讨论,我要给每个人点评以及给每个做报告。 至于面试官看重什么: 第一,面试官永远是结果导向的人。很多学生讲过自己做的事情,办过的活动很好等等,当面试官问你这活动办完后,多少人follow up过,多少人加入了社团,如果你讲不出来,面试官的第一反应就是要么你是抱大腿在混,要么你就是在夸大。因为面试官会设身处地的想,如果他做同样的活动,很成功的话他是会愿意讲出所有数据的,包括对未来活动的想法。 第二就是真实性。面试官一眼就能看出来一些夸大其词的人,或者是参加了一场活动就说成自己办的。 Peter在USC做群面的面试官 当然还有基础要求就是能正常说话,说话要有逻辑。尤其是市场类的工作需要与客户沟通。 第三,面试官会看重学生的认真度和热情。我参与的面试里,有面试者抖腿的,看手机查时间,这些表现肯定是不行的。面试官希望能看到面试者对这份工作是感兴趣的,这些行为让人觉得你不把面试take seriously。 第四,也是中国人比较缺乏的,就是和面试官非语言的交流,手势,表情,眼神的交流都是需要的。尤其是在群面里,每个人说话的时间很短。面试官希望与你沟通的时候你是全神贯注的。 Q:对留学生最后留下一句忠告吧 Peter说 不管是找工作还是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和有热情,不要有功利性。哪怕面试过后你可能觉得没戏了,也要发一篇thank you email表达你的热情,三天后发个follow up,给个反馈,可能机会就来了。 Peter老师还有很多经验想与你分享,所以下周我们安排了一次与Peter老师亲密接触的机会: 讲座Topic 如何让说话成为你职场的敲门砖 讲座时间 2月27日 10:30 - 11:00 (美国西部) 讲座方式 映客直播 讲座无法解决的问题 我们会为大家设置Office Hour Office Hour时间 2月28日 10:30 - 11:30 (美国西部) 报名方式 小蔓 回复“Peter”了解讲座参与方式 Peter老师还有很多想与你分享,咱们线上见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