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的“价值观”,我不想认同可以吗?

  • Aug. 22, 2017
  • |

   关注MentorX学在蔓藤,赢在职场!


前一段时间《我的前半生》终于收官了。


剧中的情节,想必大家都很了解了。


比如马伊琍演的罗子君,生活如何穷奢极欲,穿着8万一双的鞋子,住着两千万的豪宅;袁泉演的唐晶是个中国好闺蜜,事业有成情智双高,全心全意为罗子君着想,最后还赔进了自己的男友;整部剧讲了一个女人被丈夫抛弃,靠闺蜜鼓励和支持,重新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并把闺蜜男友抢走的故事。


顺便还了解了一下(剧中)咨询公司的收入:贺涵是合伙人级别,年收入700万人民币;唐晶是VP或总监级别,年收入200万人民币;陈俊生是项目经理,年收入150万人民币。


嗯……要说这些数字合不合理,我只能说,这家咨询公司挺厉害的,请问还缺人吗?


完结了,什么感想呢?还是有点遗憾。因为从明天开始,知乎、公众号、朋友圈,就再也看不到满屏的

「陈俊生收入多少,才能供得起罗子君的生活」

「罗子君的卡地亚,唐晶的蒂凡尼」

「《我的前半生》把人分成6层,你是哪一层」

「如果《我的前半生》发生在深圳」

和「我也想有这么一个闺蜜」了。


当然,这也不是第一次了。


近几个月,「被迫」在公众号和知乎,看完了一整部欢乐颂2,一整部奇葩说第四季,一整部人民的名义,一整部我的前半生,了解了黄磊老师班底多么不靠谱,悟空传跟原著有多少处不同(尽管我也没看过原著),还了解了在北京,有2000万人不知道该假装生活还是真的在生活……


上次欢乐颂2热播的时候,看到应勤和邱莹莹闹别扭那一集,就知道必然有无数公众号作者眼前一亮。果然,接下来的一周里,接受了狂风暴雨式般的「处女情结」「女权」「大男子主义」「直男癌」轰炸。随便打开朋友圈,都是这个画风:

应勤真的有错吗?

究竟是应勤错了,还是邱莹莹错了?

应勤的错跟他无关,是这个时代的错。

……


好了,是我的错,我不该打开的。


不妨想一想,每一天,你有多少时间,耗费在这些内容上面。有多少次打开公众号,被这些标题吸引,点进去,又点出来。然后,忘了本来要做什么。


有多少次,你「被迫」去关注和了解一些并不感兴趣的东西,只是因为它们反复不断在你朋友圈出现?


这些,都是信息黑洞。


几年前我刚在知乎写东西的时候,回答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企业新媒体都要赶热点,赶热点真的有帮助吗?


我的回答是:企业新媒体追热点,可以营造人格化,带来亲切感,融入读者的「话语体系」中,实现更有效的粘性关联。


彼时,新媒体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如日中天,很多企业都在摸索。结果,几年过去,「追热点」已经成了所有运营人员的入门技能。无论企业、个人,无论做什么内容,都要跟热点挂上钩。


写简历的,谈金融的,聊时尚的,讲购物的,甚至科普心理学的,都要扯上最热播的影视剧,来给自己做案例。


这样做有效果吗?


确实有。


其实很简单:追热点,追的不是内容,而是氛围。


人都有一个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抱团,担心自己被群体所抛弃。那么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建立一套与群体一致的「话语体系」,来强化自己的归属感。


简而言之,了解大家都在讲些什么,说什么话,自己也关注,也去说,能够带来一种「归属感」,让自己觉得:我跟周围的人是一伙的。


这样才安心。


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信息时代,这种需求被强烈地凸显出来。


这个时代,一切信息的触及和接收门槛无限降低,个体与其他个体的距离被无限拉近。


这就导致什么结果呢?个体的社会认同需求,被无限放大。


我们开始全方位地接触到:这个世界每一天发生了些什么,大家在关注着什么,用着什么样的话语体系,过着什么样的生活,采取着怎样的行为模式,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


我们开始去模仿,给自己打标签,管理自己的外在呈现,以期融入圈子,成为某个群体的一员。


这个群体是什么?可以是「中产阶级」,可以是「一线城市人」,可以是「大学生」,可以是「终身学习者」,可以是「互联网人」「广告人」「自媒体人」,也可以是「文化人」……


还可以没有名字,仅靠一套统一的「话语体系」,在熟识的小圈子里维持。


只有确认了自己所处的社会位置,一切行为才有了支点。


这个群体的标签,就是你的支点。


我把这种情况,称为「信息时代的身份认同焦虑」。




这是坏事吗?也不是。


打标签和身份认同,可以更快地辨认出「同类」。我们可以快速得知,哪些人是值得交往的,哪些人需要再做观察,哪些人不是一路人。


乔治·伯杰在《疯传》中,把这种工具,称为「社交货币」


社交货币是什么?就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时,所能够流通的信息。简而言之,就是双方共同认可的知识储备和话语谈资。


前几年,《三体》火遍大江南北的时候,有一个流行的段子,说两个人碰面,不认识,先问一句:你读过三体吗?


对方回一句:消灭人类暴政,世界属于三体。


顿时,就可以握手互称同志,亲密指数上升50个百分点。亲测有效。


后来有段时间,罗辑思维火了。于是,见面又会问一句,你看罗辑思维吗?看,或者不看,都能找到各自的小圈子。


那阵子,科技圈里面,还流行过凯文·凯利,见面必聊《失控》《必然》,必提「未来的十二种趋势」,必把「终身学习者」挂在嘴上(我自己也是)。当然现在 KK 的热度也退了,大家聊 TED 多了一些。


再往后,变成了什么呢?阴阳师和王者荣耀。


当然,一直保持着高热度的,还有影视剧。


观剧圈里面,早有一个鄙视链,叫做:看韩剧的鄙视看国产剧的,看日剧的鄙视看韩剧的,看美剧的鄙视看日剧的,看英剧的鄙视看美剧的。


电影圈也是。当你说「我不看电影」,或者「我喜欢绣春刀2」「我喜欢大护法」「我喜欢悟空传」,这背后传递出来的,单单是你的观影喜好吗?


当然不是。这背后有着太多的与阅历、阶层、圈子、世界观、价值观相关的信息。


我们正是通过这些「隐性信息」,来寻找自己的同类,确定自己的人际交往方向和策略。


当一个事情火了,火遍大街小巷,它就已经不仅仅是它本身,而成为了一个符号。


如同买奢侈品是买一个「上层社会」的符号一样,当一个概念进入了话语体系,它就成了区分圈子内外的标签。


我们关注的不是符号本身,而是符号背后的信息量。


如同公众号、知乎,那些自媒体作者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想传递给你的是什么呢?是《我的前半生》剧情和认识多么赞吗?


不是的。他们想传递给你的,是:什么样的人,关注的是什么东西,你该如何对号入座。




所以,我想对你说的是什么呢?



1. 不要被「信息黑洞」吸引,抢占自己的注意力。


要知道,绝大多数时候,外界的热点、消息、新闻,对你来说,都是冗余信息。


我的手机里面,所有的 APP 都是禁止推送的。因为99.99%的推送,都跟我毫无关系。


哪个平台请了哪位名人,哪位大V说了句什么话,哪个明星闹了什么新闻……我干嘛要关注这些?


当下,所有的产品,都在做一件事,就是努力把自己的声音扩大,用更垂直和有针对性的话语体系,以期更大范围地吸引到目标受众。


如果你不是,就不要去理睬。不要被它们分走注意力。


要知道,这是一个注意力时代,所有的产品都在抢占注意力。注意力就是品牌,就是入口,就是心智,就是认知,就是购买。


保护好自己的注意力,只从自己的信息渠道获取信息,专注于自己需要的东西、想了解的东西,拒绝信息黑洞,至关重要。



2. 不要被「社交货币」异化,盲目追逐圈子


为了融入圈子,而去做某事;和做了某事,而融入了圈子,天壤之别。


之前和某位年轻的朋友聊天,他问我,玩不玩王者荣耀。我说,不玩。


他说,他正在学习,但不太喜欢,玩得不好,很发愁。


我问他,既然不喜欢,为什么还要去玩?


他说,因为公司里大家都在玩,上级也在玩,下属也在玩,自己不玩的话,总觉得融不进他们的圈子里面。


其实,没有必要强求融入别人的圈子里面。如果你觉得一个圈子与你格格不入,保持适当的距离即可。你要做的,是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圈子。


世界这么大,何必局限于一隅?


丁磊有句很相似的话,叫做「赚钱只是顺便的事」,我非常认同。


为了赚钱而去做某事业,和去做某事业,顺便赚到了钱,后者更有价值,也更加难能可贵。



3. 不要被外界的规定限制,自困于外在的牢笼


其实,无论是王者荣耀,还是我的前半生,这背后都有一个逻辑:因为大家都在说,所以我也要了解。


这个逻辑成立吗?不成立的。


记住:如果有任何信息不能被「为我所用」,那它对于你,就是一种干扰。


我和不少三四十岁、传统企业的朋友聊过,有时会觉得,由于年龄和行业关系,在某些方面上,尤其是年轻一族的流行亚文化上面,他们显得相当的「无知」。


但后来想想,这种「无知」,从另一个角度看,岂非也是一种专注?


这其实也是许多优秀的人,能够出类拔萃的原因。制约一个人的根本因素,不是天赋,不是能力,而是时间和注意力。


因为时间和注意力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也是最平等的。


社会竞争,阶层跃迁,比的是什么?无非就是比谁更能够利用时间,利用注意力。


所以,我强调过许多次:一定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想达到的理想状态,明白这之间的差距是什么,再去找到一条适合的路。


除此之外的事物,都是冗余。


不要被外界所规定,你只需要对你自己负责。

文章来源:L先生

蔓藤教育已获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对了,告诉你一件事

你知道吗,你的学校已经有秋招群



蔓藤校园专属秋招群现已开启

蔓藤为在美所有留学生

建立属于每一个人自己的秋招群

里面全是你同校的同学

针对你自己学校的秋招

为你来一次真正有帮助的

“私人辅导”

进入这个群

你会知道

什么是秋招?

为什么要去秋招?

你的学校有哪些公司会去秋招?

这里面究竟哪些公司会录取中国学生


为你一步锁定最有机会的岗位

学会如何与公司套瓷

准备一份Position Orientated Resume

 

入群并转发本文章即可免费获得:

一份简历!!

简历!!

简历啊!!!

  

 适合人群:

所有留学生

 

添加“小蔓”

回复[秋招群+你的学校+你的年级+专业]即可进入属于你的专属学校秋招群!!!

入群后,转发本文章到朋友圈

保留至少1小时

拍照发送至小蔓

即可获取“你的简历”

你还等啥?

你学校的其他人都已经开始行动了!!


蔓藤教育MentorX

中国留学生身边的

美国职场导师

mentorx.net


All comments(0)

No comments yet

美国咨询
中国咨询
扫码回复【白皮书】
免费领取2018年中国留学生在美就业白皮书
扫码领取白皮书